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永靖县全力打好农业开局主动战,发展壮大特色富民产业,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地处刘兰公路旁的永靖县陈井镇木厂村,因交通便利,成为过往车辆沿途休憩之地。永靖县借助这一优势,打造出复古典雅又不失农耕文化韵味的木厂村,吸人眼球。
走在木场村的巷道里,稻草泥漆抹出墙面,塔尔山片石贴出墙裙,墙檐上挂着青瓦,与周遭环境浑然一体,房前屋后的空地被改造成了小花园。林栝头巷、榆巴扎巷、白土嘴巷……六条村社巷道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党支部书记姚玉鹏告诉记者,这些名字是从村里老人那里考证得来,是这座村庄记忆的延续。
姚玉鹏说 :“今年,我们对木厂村的环境卫生整治,进行全社推进,常住户已经完成了旱厕改造,我们还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行动,带领群众对房前屋后进行集中清理,通过风貌改造,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从中引导群众建立一个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我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没用过这么好的马桶。”村民孔祥信指着家中新安装的马桶对记者说,“以前用的那个厕所,打扫起来难,又有臭味,现在的这个马桶清洁起来容易,不用水冲,通电后自动清理,好打理 没有异味,确实好。”
结合村庄风貌改造,永靖县陈井镇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双坑交替式旱厕、生物马桶的安装,让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和村民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村民李高强说:“以前放垃圾的地方,全部改造成了花园,巷道里非常干净,花园也种了花,花开了以后会更漂亮。”
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也给村庄发展带来机遇。仁和村村民赵清贵时常带着自家采摘的杏子在村里修建的人民小市场售卖,除了零售他还带着游客去自家杏园采摘,收益颇丰。
赵清贵说:“家里有五六十亩地,种了各种各样的杏子、李子、苞谷杏、樱桃,还嫁接引进了一些其他品种。(以前)在马路边卖就比较危险,现在有了这个小市场,晒不到太阳,淋不到雨,游客也多,卖的挺好。”
今年以来,永靖县陈井镇以刘兰公路沿线为重点,同步在仁和、瞿家庄和木厂3个村试点开展村庄风貌改造,对接配合专业规划设计公司高标准设计,结合地域特色,推进农村风貌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为了刘兰国道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永靖县陈井镇党委书记 张学文:“我们紧紧围绕全力打造‘陌上花开、百合小镇’这一目标,结合实际,我们提出了观陈井百合谷、游木厂六条巷,品百合人家、百合宴,喝百合小酒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把陈井镇的百合产业链做大做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好坚实的产业基础。”
而在永靖县三塬镇东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记者走进写着“鱼仙巷”的木质牌坊门,平坦干净的印花巷道、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石砌的渠道、随处可见的文化墙和景观小品,这一切的变化,让这个坐落在黄河岸边的老村庄焕发出新的景象。
村民魏元辖:“我们村修建的这么美丽、漂亮,变化这么大,我做梦也没有想到。”
三塬镇东风村地处永靖县黄河三峡5A级景区核心位置,距县城约23公里,总面积16平方公里,以乡村旅游、花椒种植、捕鱼养殖及劳务为主要产业,是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也是今年的乡村振兴示范村。2020年,东风村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
今年,永靖县把东风村作为全州乡村振兴样板村和全省休闲度假胜地来打造,投资1200万元实施了东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程,以“河语天安 鱼韵自然”为规划理念,以生态为本、文化立足、景观多样、精品产业为设计原则,重点打造鱼跃巷、渔罟巷、鱼仙巷、鱼尊巷、鱼丽巷、潜鱼巷、嘉鱼巷等特色巷道,展示山水、民居、渔家和谐的生活画卷。
陕西唐苑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杜凯:“ 通过乡村的风貌改造、管网改造、生态改造,把东风村打造成黄河第一村,(目前)乡村风貌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管网已经完成70%左右,下一步主要是对巷道的硬化和景观进一步改造,预计十月份左右完工。”
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让更多的群众看到机遇。村民魏永伟一家从十年前就做起了农家乐,依靠黄河,以鱼为主,夏季生意特别好,一天能卖到20多桌,然而过去简陋的农家乐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旅游发展的需求,魏永伟和父亲商量着改变。正在此时,乡村振兴项目在东风村开始实施,县上统一规划设计,将东风村作为全州乡村振兴样板村和全省休闲度假胜地来打造,借助这一东风,魏永伟一家将自家的庭院进行了升级。
魏永伟说:“我家农家乐也在进行提升改造,准备打造一个有特色的民宿,我想让来我们魏家坡的游客吃好、住好、玩好,不仅能欣赏到我们这边美丽的风光,而且还要了解我们当地的黄河文化。”
永靖县三塬镇东风村包村干部张彦鹏 :“为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今年县上在东风村实施一廊、两带、三配套、四提升工程,着力将东风村打造成全州的乡村旅游样板村。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将全面带动三塬片区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我们全县的旅游事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黄河三湾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如今走在东风村,村庄颜值提高了,村内环境变好了,有景观的看头,有文化的说头,有产品的卖头,有再来的念头,有农民的盼头……美丽乡村有颜值有产值,真正成为村民幸福,游客向往之地。
而在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一排排青砖白墙的房屋错落有序,扶贫车间、卫生院、学校相继映入眼帘,一幅干净整洁的新农村景象徐徐展开。
从贫困山区王台乡搬迁下来的朱良东如今就生活在这里,去年,他家里筹钱开了一间小超市,今年62岁的他还在村里的产业园上班,他说自己还年轻,美好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朱良东告诉记者:“原来我们住在贫困山区王台乡,山大沟深,平常上学、看病坐车都难度大,在山里我们靠天吃饭,搬迁下来后在产业园上班,工资一天100元,我们乡镇和城市没有大的区别,我们感到很幸福。”
永靖东西山区条件严酷,群众发展举步维艰。永靖县结合国家大中型水库避险解困政策,投资6.5亿元,于2018年10月在距县城中心4.5公里处建成占地2.98平方公里的城北新村,集中搬迁安置了全县12个乡镇35个村的1209户4680名群众。“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为了让4680名群众放心安家,永靖县乡村合力打出群众增收“组合拳”,建成城北新村集体经济产业园,让群众拥有一份红利收入。
九月的产业园,依然绿意盎然。桃树、葡萄树郁郁葱葱,黑木耳大棚一座连着一座,工人们忙忙碌碌,各司其职,用双手建设产业园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村民李霞子:“搬迁到城北新村后,水、电、交通、小孩上学等各方面都好了很多。以前在外面打工一个月只挣2000多元钱。现在我和我老公在这里上班,两个人一个月收入6000元钱,我们都感觉挺好的!”
而城北新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则采用“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按照“保底分红+劳务收入+收益分红”的运营思路,统一经营种植蜜桃、葡萄、芦笋、金银花和黑木耳培育温棚,多元化的产业组合发展,为城北新村的群众搭建着通往小康道路的桥梁。
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党委书记崔海洋:“我们总共开发土地是2850亩,配套了水利设施,种植了850亩的桃树、450亩的葡萄、360亩的150座木耳棚、还有500亩的金银花。通过两年的发展,咱们的产业园今年开始进入丰产期,今年预计每户能分到500元,发放工资年底每户总共150万元,解决了劳动力200余人。”
乡村振兴正当时。在永靖县三条岘乡大地坪村的田间地头,淡黄色的金银花开得正好,村民们也忙着采摘,现场一派热闹的收获景象。
村民张仲田告诉记者,现如今合作社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干,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挣的钱越来越多,张仲田高兴地说,“我们一个人一年收入将近2万元钱,我们两口子将近4万元钱收入。”
三条岘乡大地坪村是移民行政村,因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群众生活比较艰苦。当地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多次探讨、商议,探索出一条村集体经济收入、合作社发展、群众增收“三赢”的发展致富新路子。
永靖县三条岘乡大地坪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张海生:“以前这里种植的是马铃薯,后来通过县、乡上扶持,开始种植金银花,还专门请了农牧局的专家,制定了一个详细的种植方案,从去年开始金银花长势良好,群众收益颇丰。”
永靖县三条岘乡大地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小泉:“从2019年我们投资90万元在双圈沟种植216亩北花一号金银花,去年金银花收入了12万元,其中老百姓收入了9万元,合作社收入了3万元。我们还通过‘党建+合作社’种植洋芋,去年种植了200亩收获了12万斤,通过产业的发展,以前农户人均收入4000元,现在村集体经济产业带动全村老百姓,每户收入现在已经超过了7000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目前,永靖县已落实马铃薯、蔬菜、金银花、春茬油菜等特色作物春播种植27.98万亩。下一步,永靖县将积极推进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集中连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建成“双创”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以上、千亩示范点18个、500亩示范点12个、200亩示范点28个、100亩示范点15个、50亩实验示范基地23个,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山美,水美,村更美,如今的永靖县,正奋力奔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上一篇: 上一篇:莱芜雪野湖,群山环抱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画卷 下一篇:下一篇:春暖花开,小镇归来!丹寨万达小镇3月1日正式恢复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