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旅游导览 作者:博禹 发布时间:2023-08-09

  游客准备登上“知音号”游船。

  武汉朝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供图

  观众参观“河之恋”展厅。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供图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包括《又见平遥》《知音号》等实景演出,西安长安十二时辰、沈阳中街步行街等主题街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等推出的沉浸式展览等。这些案例深度应用前沿技术,以沉浸式表达发掘文化旅游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呈现新风貌,带给大众多元的文旅体验。

  沉浸式演艺:

  观众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傍晚时分,游人陆续来到湖北武汉的江边码头,登上即将启程的“知音号”游船,开启一段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相遇的故事。

  武汉文旅集团旗下项目《知音号》是一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主创团队打造了一艘具有复古风格的蒸汽轮船和一座汉口码头,船和码头即剧场,演出以在长江上漂移的方式进行。这部剧目通过对码头大佬“面窝”、爱国商人“许世康”、桥梁学家“茅天泽”等108个角色的演绎,让武汉历史文化故事“活”起来。

  与传统舞台演出不同,《知音号》不分观众区和表演区,观众穿梭在客舱、舞池、酒吧等空间,在与演员的互动中走进剧情,共同演绎这一场“武汉故事”。“有一种穿越感,好像来到了百年前的武汉。观众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这种体验非常特别。”游客王昕冉在观演后说。

  “我们希望将体验演出的主动权交给观众。在‘知音号’上,观众的身份转变为‘船客’,从踏上甲板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眼睛就成了镜头,他们的行动轨迹就是镜头行进的过程。”《知音号》运营方武汉朝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品牌宣传负责人伍迪说,每一位观众每一次进入“知音号”都会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因为这里设置了许多情节片段、行进线路,观众的主动介入、探索、观看、重组,构成了不同体验的排列组合。

  据悉,《知音号》首演于2017年,今年上半年迎客已超11万人,整体营收较2019年同期增长40%。暑期市场更是火爆,为顺应市场需求,《知音号》除夜场外,已增开平日双场演出。

  在重庆,《重庆·1949》将舞台科技与红色故事进行融合创作,打造红岩文化体验新空间;在山西,《又见平遥》带着观众步入多重空间,感受平遥人的仁德和道义;在湖南,《遇见大庸》将张家界大庸古代文明与明清时期的市景重构,形成了连续的情境空间。

  “沉浸式文旅业态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文旅理念的转变:从原先以资源为主导,变成以人为主导,所有的资源、产品设计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熊海峰说,这些项目提高了人们在文旅体验中的知识浓度、感悟深度和互动程度,满足了大众多元的文旅需求,是对传统文旅业态的更新。

  沉浸式展览:

  立体感受历史文化

  随着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也越发具有科技含量。许多展览借助声、光、电技术,将文物故事、历史文化更加生动地呈现,带给观众立体的感官体验。

  走进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来到“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观众可以通过裸眼3D,以全景视角和千亿级像素的超高清视觉,一镜穿越大运河沿岸8省市的17座城市。而“运河上的舟楫”展厅,则以复原的沙飞船为媒介载体,综合应用全域投影实时渲染、增强现实技术等手段,打造沙飞船“实体体验+数字沉浸式”虚拟体验,讲述运河上舟楫的演变。此外,“大运河街肆印象”展厅里,有运河街肆4D空间;“河之恋”展厅,铺展开720°环幕互动空间;“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展厅,以“博物馆知识展示+密室逃脱”的理念,让观众在密室的故事场景中实现沉浸式闯关与角色体验。

  “我们希望以展项的娱乐性吸引观众,以知识的专业性打动观众。在实物载体基础上,结合数字技术将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特定场景的塑造推送给观众,让他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吸收新的知识与内容。”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说,这并不局限于单向的科普,而更侧重依靠观众与科技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知识的流动。

  郑晶表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继续以传统文化为基底,通过多元化体验方式,使体育休闲、文物考古、现代科技、非遗体验等相融合,实现静态向动态、二维向三维,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转变,促进展览艺术审美的提高和受众沉浸感的增强。

  在北京,“北京世园公园植物历险记探索体验展”通过互动式、情境化的参与,带领孩子们揭开远古地球的奥秘,重现植物演化中的历险故事。在江苏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通过大量实物、史料及多媒体互动装置,设计水西保卫战、塘马战斗、新四军六团东进等体验空间,再现新四军将士和苏南人民的英雄事迹。

  “历史文化是文旅体验的根和魂,是沉浸式故事的核心来源。在沉浸式文旅业态中,只有把历史文化植入进去、融合起来,才能让人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熊海峰认为,沉浸式文旅业态还要继续强化创意策划,形成各具特色的故事感;并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从人的角度设计产品和服务。唯有如此,沉浸式文旅业态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